學會親子共選 5 步驟,引領孩子溫柔有邊界地探索世界!

學會親子共選 5 步驟,引領孩子溫柔有邊界地探索世界

你是否也曾因為孩子與自己的意願相違背而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呢?

像是本來想去超市採買生活用品,孩子卻比較想要去公園玩沙,或是好不容易等到預購已久的有型的童裝,孩子卻哭說想穿上頭印有卡通人物圖案的 T-shirt。

這些紛爭看起來很小,但累積起來卻對孩子的心靈卻有著巨大的影響,無形中也會為育兒生活帶來不愉快,而「親子共選」正好能避免這樣的窘境發生。只要透過事前簡單的討論與溝通,將選擇付諸「共同決定」,而非「大人說的算」,不僅能讓結果皆大歡喜,也可以更懂得孩子的想法。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親子共選」呢?

以下簡單分享 5 個步驟,教你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親子共選練習:

Step 1:挑選一個合適的時機

圖片來源:Valeria Ushakova@Pexels

一個合適的時機之於親子共選可以說是攸關事情的成敗,原因在於當身處完全無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才有可能放寬心,等待孩子做出回應、接受任何可能,不會因為不如預期而焦急。想想如果在公園行程結束後,還需要趕著在銀行打烊前去辦事,這時候一定不適合把離開的選擇權交給孩子,否則很可能會得到不樂見的結果。

唯有當大人和孩子都處在放鬆的狀態中,才會讓親子共選執行起來更不費勁。因此別急著一定要積極在生活中落實共選,相反地應該放慢腳步,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小事循序漸進開始練習。

共選指南:可以試著在悠閒的午後,找一件雙方都有興趣的事物開始練習共選

 Step 2:從二選一開始練習起

許多人在初次嘗試親子共選時,都曾有過一樣疑問:「孩子會不會沒有能力做出選擇?」事實上,就連牙牙學語的寶寶都可以透過肢體語言表達想法啊像是比較喜歡給爸爸還是媽媽,喜歡紅蘿蔔泥多一些還是蘋果泥,只要有二選一的選項,一切都會變得容易許多。 


也有些人會問:「難道給孩子選擇權就代表真的放任不干涉嗎?」當然不是~親子共選的奧義就在於並不是完全將事情的主控權交給孩子,而是在溫柔有邊界的前提下,陪伴孩子探索這個世界。我們可以事先控制「二選一」的選項合適程度再交給孩子選擇,比如想拼拼圖還是堆積木?而不是交給孩子決定要看一下午的卡通節目。

共選指南:睡前的床邊故事時間,試著問孩子今天想要自己看書還是大人唸書給他聽

Step 3:提供步驟和參考途徑

在孩子無法做出選擇(可能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選不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或是無法順暢表達)時,可以提供步驟建議、分享自己的經驗想法,協助孩子找到心中的答案。 

除了無法抉擇外,有時孩子可能也會特別執著於某些讓我們皺眉的選擇。這時也別急著完全否定,先試著找到孩子值得肯定的地方,如:「我很高興你願意與我討論」,再用溫和且理性的語氣向他們分析事情可能導致的結果。倘若最後聽完孩子仍然決意要做的話,情況也在合理範圍內,那就放手讓他們嘗試看看。這麼做不只是讓孩子學習承擔自己的行為,有機會從錯誤中學習,還有很大的機率是:我們所擔心的一切很可能不會發生!

共選指南:在下次想要拒絕孩子的請求前,先撇除自己的成見,試著向他說:「謝謝你願意與我分享......」,給予鼓勵後再進一步討論。

Step 4:透過提問間接引導

對於年紀較大、表達能力較佳的孩子來說,在多嘗試幾次二選一的親子共選練習後,可以試著拋出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如:「你覺得呢?」、「你是怎麼想呢?」、「為什麼這樣想呢?」讓孩子間接學會思考,做出合適的判斷。


雖然有時結果並不一定會是理想的,但只要在不影響安全且合理的範圍內,都要盡可能尊重孩子的選擇,這將會建立親子間的信任,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奠定下一次選擇的自信!

共選指南:每週設定一個 free time,在這個時間內讓孩子自由決定想要做些什麼?去哪裡?

Step5:不厭其煩地多次練習

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和思維邏輯都不同,在嘗試練習親子共選時,也會遇到不一樣的情形,當孩子不願意表達意見時,大人也可以先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與內心感受來引導孩子,千萬不要強迫他們一定要說些什麼。畢竟讓孩子感受到壓迫和威脅,絕非親子共選的本意,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心理感受,必須回歸根本,找到他們不願意說的原因為何才行。

 

總歸一句:「親子共選是需要練習的」,在實踐的過程可能會遇到許多挫折,甚至花了大把時間卻得不到理想結果。但千萬別灰心,我們的每一次嘗試都像是在孩子心中種下小小的種子,只要願意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終有一天這些種子會慢慢發芽,孩子可以日漸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