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親子共選?

先從把「小事的選擇權」交還給孩子開始
我們每天都需要做許多大大小小的選擇,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使我們學會該如何判斷、做出決定。但如果沒有從小就讓孩子練習選擇,等到將來長大後,他很可能會失去主見、缺乏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不願為自己負責。
其實想讓孩子嘗試自己做決定並不難,可以先從中無傷大雅的小事開始,透過「親子共選」將小選擇納入日常生活,由父母說明情境、分析前因後果,最後再把選擇權交給孩子。以下將從「食、衣、住」三種不同的角度,教大家如何練習親子共選:
食|開放心態,多方嘗試

圖片來源:Alex Green@Pexels
許多人在初次嘗試親子共選時,都會感到不知所措,不確定該從哪裡開始。「吃」是一個很好的入門練習,不妨從一天中挑出一餐來問問孩子:「今天想吃什麼?」、「想吃多少?」、「想要先吃什麼食物?」,給予自由的選擇空間。如果一開始比較不放心放手給孩子選擇正餐,那麼可以先從比較輕鬆的點心與水果品項著手,像是「點心想吃優格還是喝牛奶?」或「水果要下午吃還是晚上再吃?」,用二選一的方式帶入。
在吃的方面,父母們經常擔心孩子有偏食的情形,但其實飲食喜好是很個人的感受,我們也會有自己比較不喜歡的食物。因此在「食」的親子共選練習中,大人所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監督者,也不是糾察官,而是要盡可能以開放的心胸鼓勵孩子嘗試各式各樣的食材,相信他們隨著時間會找出適合自己的營養攝取方式,就算試過後發現不喜歡也沒有關係!
練習指南:下次在超市採買食材時,也詢問孩子的意見,挑戰用「親子共選」的方式一起開菜單
衣|透過觀察,做出判斷
受到傳統價值觀和流行潮流影響,我們很容易想幫孩子穿上符合自己審美的服裝,可是誰說女孩一定要穿粉紅色、公主風?男孩一定要穿藍色、日韓風?孩子其實擁有對自己穿著的選擇權,也可以享受挑選、採買衣服的樂趣。
在「衣」的共選上,最初難免會擔心孩子挑選到不符合天氣、不適合場合的服裝,這時別急著劃下限制。我們可以先將衣物做好分類,也可以花時間跟孩子聊聊不同情境下該怎麼穿著會比較適當,比方說去海邊玩水,短褲可能會比較方便,或是到了秋冬要怎麼多注意保暖?先建立基礎概念後再讓孩子練習自由搭配,就算結果有點古怪也沒關係。
練習指南:找一天空檔和孩子觀察窗外的天氣、討論今天預計的行程,再一起挑選出門想穿的服裝
住|練習尊重,同理需求

圖片來源:ESNAF TOYS
當孩子出生後,就成為家中的一份子,有權利擁有自己的空間,也需要慢慢學習分擔家事。可以從與孩子自己相關的事務練習起,比如嘗試跟他們約定生活公約,一起溝通遊戲區的玩具、書本想怎麼擺放?希望什麼時候收拾玩具和打掃?
有時孩子不願意按照大人的意思做事,並不代表不配合或是真的不想做,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一如我們也不喜歡被逼著做事情一樣。當孩子不願意收拾玩具時,別急著大罵,可以試著以溫柔且堅定的方式提出,或坐下來和孩子聊聊原因,告訴孩子為什麼希望他玩完就順手收拾?一起討論出兩個人都可以接受的共識。
練習指南:和孩子討論出一套雙方都能認同的收拾玩具準則,並且真實演練實行
相對於大人,孩子的立場有時是很矮小的,我們當然可以任意決定大小事,但這不僅是剝奪孩子的權利,使他們失去成長的機會,親子關係也容易變得緊繃。看完以上的情境分享,可以發現其實「親子共選」真的不會很困難,藉由溝通,把生活中的小事決定權交還給孩子,大事則從旁給予協助,當我們開始願意相信孩子的那刻起,一切都會變得很不一樣!
Leave a comment